博雅教育5×5倡議

釋惠敏 法鼓文理學院 校長 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本文發表於《人生》雜誌446期,2020年10月)

倡議(Initiative)

 拙文⟨心生命、社區與心靈環保⟩(《人生》雜誌375期,2014年11月)曾介紹「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它是2010年由日本環境廳與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聯手啟動,希望建構「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SEPL),能使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福祉雙贏的有效生活與生產模式。

Initiative(倡議)出現在不同的因緣,例如:開放原始碼促進會 (Open Source Initiative, OSI)是一個推動開源軟體發展的非營利組織。戰略防禦倡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SDI)是美國在1980年代建造太空中的雷射裝置來作為反彈道飛彈系統,使敵人的核彈在進入大氣層前受到摧毀。

此外,Initiative也可用於公民請願權力,例如:人民提案權(Popular Initiative),或公民提案權(Citizens’ Initiative),在得到多數人的連署後,政府必須進行公民投票程序。國父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中提出的「創制」,許多學者都認為它就是一種提案。

校長的十八般武藝

拙著《校長的十八般武藝》(2020年7月出版)自序提到:法鼓文理學院(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中英文校名蘊含「文理學院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或稱「博雅教育」)的辦學方針,若將敝人長年所倡議與實踐之博雅「十戒」(戒學)、調和「五事」(定學、慧學)、時安康(淨土學)「三管」等十八項博雅修煉之道,為方便記憶,或許也可以戲稱為十八般博雅「武藝」,並將參考「慈悲喜捨」四無量(沒有界限、博雅)的擴展面向,成為「生命、社區、社會、環境」等四重擂台(道場)之波形圓周式擴展。

回顧敝人從1992年(38歲)在國立藝術學院(2001年改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任教與服務(學務長、教務長、代理校長)到2006年,之後一年的教授休假,協助法鼓佛教學院成立,合計約有15年。

於2007年4月(53.2歲)開始擔任法鼓佛教學院校長兩屆任期,到2014年8月(60.6歲)核准擔任法鼓文理學院校長,總共約7年4個月。敝人的法鼓文理學院校長第一任期4年是到2018年7月(64.6歲)。因爲,再接任第二任,2020年8月,正好是第二任的中間點,距離2022年7月底(約68.6歲)大約還剩下2年。若圓滿第二任期的話,則合計擔任校長的總時間約為15年4個月,應該是交棒的時機了。

如此30年的教育現場歷程,深刻體會「博雅教育」對於當代與未來社會的重要,是值得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博雅教育5×5倡議

上述的「里山倡議」之「里山」(sato-yama)是:相對於尚未開發的「深山」(mi-yama),指人們完全開發的「里」(sato)與自然環境「山」(yama)之交接處,可以是人與自然長期共生共存的適當開發的環境區域,因此是生物多樣性與村落社區永續發展的重要形態。這或許也可以讓現代人反思如何培養個人身心永續的生活型態,所以將原有的十八般博雅「武藝」,加上佛教的「五戒」等內容,擴大為「博雅教育5×5倡議」(5×5 lifestyle Initiative),如下圖,並簡述之:

(一)優質善法五戒:

  1. 不傷害︰救護生命,珍惜環境。
  2. 不偷盜︰給施資財,奉獻社會。
  3. 不邪婬︰敬愛家人,尊重信任。
  4. 不妄語︰說誠實言,善意溝通。
  5. 不飲酒︰正念正知,清淨身心。

詳參拙文⟨優質佛教徒終身學習守則–五戒新詮⟩(《人生》雜誌267期,2005年11月)。

(二)終身學習(博學)五戒:閱讀、記錄、研究、發表、實行:詳參考拙文<終身學習五戒>(《人生》雜誌359期,2013年7月)

(三)身心健康(雅健)五戒: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詳參考拙文<身心健康「五戒」>(《人生》雜誌326期,2010年10月);<身心健康「五戒」四句偈>(《人生》雜誌337期,2011年9月)

(四)禪定智慧:調和五事:詳參考拙文<從禪修、腦科學談身心調和五事(I)>(《人生》雜誌419期,2018年7月);<從禪修、腦科學談身心調和五事(II)>(《人生》雜誌420期,2018年8月)

  1. 調身(姿勢):動靜節律、鬆緊自在…
  2. 調息(呼吸、語言):覺知出入、長短…
  3. 調念(作意):自他、生滅平等
  4. 調受(感受):苦樂同功、向上轉內
  5. 調想(認知):順逆、善惡同源

(五)淨土學五管:

  1. 時間管理法:詳參拙文⟨拖延與番茄工作法⟩(《人生》雜誌2016年11月);<《校長的番茄時鐘》自序:番茄時鐘‧惜時如金>
  2. 知識管理:詳參拙文⟨「阿賴耶識」記事本:聞思熏習、轉識成智的方便法門⟩(《人生》雜誌,2011年5月)
  3. 安全管理:充實個人、家庭、機構、社區乃至社會的安全管理智能。
  4. 健康管理:經由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疾病,並作連續監測和有效控制。
  5. 生死管理:詳參拙文⟨生死三關⟩(《人生》雜誌2009年10月)、⟨生命細胞之生死觀:善終的多樣性⟩(《人生》雜誌2011年3月)、⟨退休•善終?!⟩(《人生》雜誌2014年4月)、⟨安寧療護與「生死四道」⟩(《人生》雜誌2016年3月)等。

猶如拙文⟨雙A時代的挑戰與雙B的因應⟩(《人生》雜誌432期,2019年8月)提到:對於雙A(AI人工智能 + Aging高齡化)時代的挑戰,「雙B(BI基本收入+BL基本[健康]生活型態)」的因應會更有長遠效果。例如:推行「身心健康五戒」與「終身學習五戒」之維持基本「體能、智能」生活型態(Basic Life styles),進而擴展為「博雅教育5×5倡議」,如此可以減少個人與社會經濟負擔,提升全民的服務體能與智能,增進大家的生活品質與公民素養,這或許是建設「人間淨土」的基本方針。

2 回應 to “博雅教育5×5倡議”

  1. 盧致新 Says: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惠敏校長以十五年之「校長」歷程,從「校長的十八般武藝》,到「博雅教育5×5倡議」,筆者認為,它是佛法世間化和現代化的的方便法門,是踐行菩薩道具體、深刻的操作,是聖嚴法師倡導建設「人間淨土」的落實,是教育為本、終生學習的行動綱領、是實現圓滿人生的修行計劃。學生將深刻地領會「博雅教育5×5倡議」,落實在每天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持續地推廣到社會大眾中。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