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佛基金會主辦】29.05.2021 惠敏法師:線上一日禪淨共修之資料閱讀與下載

馬佛青FB直播的鏈接 http://fb.me/YBAMalaysia


29.05.2021 釋惠敏主講「四念住與念佛三昧」
課程一:<佛教禪修傳統與現代社會>;<腦的情緒生活與慈悲禪定腦影像>;<解脫三經>;<四念住與三重腦理論>;<筆寫?手寫?心寫?>;<愉悅羅盤:苦樂、善惡、上內>

課程二:<千年佛讚、詩偈悟境>; <心世界特快車>;<《觀經》落日觀之三意:獨處、反思、光明>;<臨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大歷史」與「小思考」>

課程三:<四食知量,定慧成就>;<睡好與止觀雙運>;<晝夜作息與生死自在>:<「婆羅浮屠」曼陀羅之超出三界>;<博雅教育5×5倡議>;<西蓮博雅教育館>
西蓮淨苑播經機-SeelandPlayer(收錄念佛機)
念佛一支香mp3音頻【按右邊「3個直排點」功能選項,可以下載】
1a念佛一支香(止靜前)讚佛偈開始

1b念佛一支香(止靜前)六字佛號開始

2a念佛一支香(開靜)讚佛短句開始

2b念佛一支香(開靜)-六字佛號開始

香光念佛──五會新聲念佛法音殊勝 源遠流長 | 佛門網 – 香港佛教網站

五會念佛-法振法師領眾唱誦

五會念佛-香港佛學院1989年

解脫三經

                                                             

釋惠敏 法鼓文理學院 校長 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本文發表於《人生》雜誌439期,2020. 03)
  對於某類文獻或主題,漢傳佛教有以特定的數目來編為套書的傳統,例如: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天台三大部(法華文句、法華玄義、摩訶止觀)、南山律宗三大部(行事鈔、戒本疏、羯磨疏)等;若根據《漢書》:「是故聖人重之,載於三經」,儒家也有三經(易、詩、春秋),如此可以方便我們作為入門或深入的依據。

  若想學習佛教「解脫道」,初期佛教《阿含經》是重要的資源,如何選出「三經」?敝人有如下的經驗分享:

《中阿含經》卷10〈習相應品〉:修行次第

拙文修行次第的基本意義︰七車喻與本性空寂七車喻與本性空寂(《人生》雜誌268期,2005年12月)提到所謂「修行次第」,若根據《瑜伽師地論》卷92,是指:「又諸苾芻守護諸根,有慚有愧,由是因緣,恥於惡行,修習妙行。修妙行故,無有變悔。無變悔故,發生歡喜,此為先故心得正定。心正定故,能見如實。見如實故,明及解脫皆悉圓滿。當知是名修行次第」。

此可追溯《中阿含經》卷10〈習相應品第五,有16部經都有如下類似的說明:「阿難!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 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阿難!多聞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因解脫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阿難﹗是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

此次第可以簡化如下︰持戒→無悔→歡悅→心喜→身安(輕安)→樂→心定→如實知見→厭→離欲→解脫→知解脫(自謂︰我證解脫。復起如是智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雜阿含經》第1~4經:觀五蘊(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空、非我)

對於上述「持戒(善習)→ …… →(心)定→見如實、知如真(如實知見;觀如實)→厭→離欲→解脫→知解脫」次第的「如實知見;觀如實」的內容,與《雜阿含經》卷1第1~4經有關:「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離欲);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從此經可發展為《般若心經》「照見五蘊皆空」的觀照,如《大智度論》卷19所說:「如佛告須菩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識。空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空。』《中論》亦說:『涅槃不異世間,世間不異涅槃。涅槃際世間際,一際無有異故。』菩薩摩訶薩得是實相故,不厭世間,不樂涅槃;三十七品是實智之地。」

換言之,從此「觀五蘊(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空、非我)」的解脫道,直顯深義──涅槃(空性、真如、法界······都是涅槃的同義語),可發展為大乘菩薩道。

《念住經》每階段禪修反覆觀察的四個步驟

配合上述五類身心組合之類(五蘊)的分析,佛教之修習法是「四念住」:讓「念」(注意力、記憶力)現「住」(現前觀察)而且安「住」(用心照顧)於自他的身、受、心(包含五蘊之後三類:想、行、識)、法等四方面。對此教法,有漢譯《中阿含經》之《98經•念住經》、《中部》的《念住經》、《長部》的《大念住經》等。

  對此,我們熟悉「身、受、心、法」以及個別的觀呼吸、姿勢、行動、不淨、四大、墓園九相 ······· 等禪法說明,但可能會忽略上述每個禪法之「反覆」(refrain)禪修的四個關鍵層面:(1)內、外、內外;(2)生、滅、生滅;(3)唯知與唯念;(4)無所依而住,不貪著世間。

   其中,(1)內(自身)、外(他身)、內外(自他平等)之隨觀,以及(2)生、滅、生滅之隨觀,可與上述《雜阿含經》第1~4經的教法結合為「觀『自他』五蘊(色受想行識)『生滅』無常(苦、空、非我)」而相互運用。

其次,(3)是以增進「知」與「念」作為「唯一」目標,如此的「純粹覺知」以及(4)解脫(無所依而住,不貪著世間)或許與《大乘莊嚴經論.求法品》如下「唯名、唯識」之禪修過程有關:見「唯名」(非色四蘊:受、想、行、識)者,唯「言說」而外境無實體。······· 即是(見)「唯識」·····此不可得即是解脫。

《禪與靜坐》教學進度表(100學年度上學期) 釋惠敏 作

課程簡介

針對初學者,以講解、禪坐實習、討論、課堂報告、期末報告等為教學活動,將觀察自我之生理變化、情緒反應、認識與思考過程、禪定的心理狀態、真理的確認與實踐過程作為課程內容,以培養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覺察力與行動力,發掘藝術工作者之創作泉源為教學目標。

[課程內容]:1.課程介紹2.調和飲食、睡眠、姿勢、呼吸、心念3.生理性的安靜4.情緒性的控制5.覺察認識過程6.覺察思考過程7.禪定的心理狀態8.真理的確認過程9.身心清淨與淨化世間的關係

課程-日期

教學內容與活動

作業

(1)9/13 課程介紹

※調查學前認知、課程介紹、認識同學

 
(2)9/20

 

0.  總釋四念處

※講授、修習、錄影帶教學

 
(3)9/27

 

1.  身念處(安靜身體)

1.1 安般念(出入息念、觀息法)

※講授、影音、修習、問題與討論

9/27交「認識自己與課程」
(4)10/4 1.2 威儀(觀姿勢; The Four Postures)

※講授、修習、報告與回饋

 
(5)10/11

 

1.3 正知(明覺; Full Awareness)

※講授、修習、報告與回饋

 
(6)10/18 1.4 不淨觀(厭惡作意; Foulness – The Bodily Parts)

※講授、影音、修習、報告與回饋

 
(7)10/25 1.5 四界分別觀(界作意; Elements)

※講授、影音、修習、報告與回饋

 
(8)11/1

 

1.6 墓園九相(九種墳場觀; The Nine Charnel Ground Contemplations)

※講授、影音、修習、報告與回饋

 
(9)11/8

期中考週

期中考(禪坐30分鐘為學習目標)  
(10)11/15

 

2. 受念處(控制感受)I

※講授、影音、修習、報告與回饋

交〔期中報告〕截止
(11)11/22

 

2. 受念處(控制感受)II

※講授、影音、修習、報告與回饋

 
(12)11/29

 

 

2. 受念處(控制感受)III

※講授、影音、修習、報告與回饋

 

 

(13)12/6 3. 心念處(心之觀察)I

※講授、影音、修習、報告與回饋

 
(14)12/13 3. 心念處(心之觀察)II

※講授、影音、修習、報告與回饋

 
(15)12/20

 

4. 法念處(究竟法則與最高利益)

4.1 五蓋

※講授、影音、修習、報告與回饋

 
(16)12/27 4.4 七覺支

※講授、影音、修習、報告與回饋

 
(17)1/3 4.5 四聖諦

※講授、影音、修習、報告與回饋

 
(18)1/10

期末考週

照常上課

期末禪坐呈現

(至少禪坐60分鐘為學習目標)

 

☆期末報告1/17(二)前繳交

l   教材請自﹝部落格﹞Blog:huimin2525.wordpress.com/之〔禪與靜坐(TNUA)之分類10《大念處經》〕下載

l   建議閱讀書目︰

1. 濟陽高穗。《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日本外科名醫的飲食合併療法》(Ima aru gan ga kieteiku shokuji)。(歐凱寧譯)2009。台北︰如何。

2萊斯.斐米博士,吉姆.羅賓斯。《你用對專注力了嗎?》(The Open-Focus Brain: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Attention to Heal Mind and Body)。(謝瑤玲譯)2009。台北︰橡樹林。

3. 史帝芬.波斯特(Stephen Post),吉兒.奈馬克 Jill Neimark。《好人肯定有好報》( Why Goo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李淑珺譯)2009。台北︰天下文化。

「學習評鑑」 (EVALUATION)

  1. 出席率(20%) :1~2分×15次=15分
  2. 「認識自己與課程」(5%): ☆9/27(二)前繳交。
  3. 期中報告(20%): 11/15(二)截止。
  4. 期末禪坐呈現(25%)︰☆1/3(二)舉行。每人至少以能夠禪坐60分鐘為學習目標。
  5. 期末報告(35%):☆1/17(二)前繳交。

釋惠敏  E-mail: huimin2525@gmail.com; ﹝部落格﹞Blog:huimin2525.wordpress.com/  http://www.tudou.com/home/d9461003/

〔教學聯盟網﹞http://colife.nchc.org.tw/tlsc

〔個人首頁﹞http://ge.tnua.edu.tw/~huimin homepage:

〔惠敏法師e學園〕http://huimin.50webs.com/

「期中報告」原則

一、自訂題目,內容以如下三大方向為限︰

(1)禪與藝術創作︰選擇某一藝術專業科目為主,探索禪坐與藝術創作之相關性。

(2)禪與生活型態︰以自己整體的生活型態(Lifestyle,生活風格、生活方式)或習性,或選擇自己的某一項生活型態或習性為主,探索禪坐與自己的生活型態或習性之相關性。

(3)禪與生死規劃︰探索禪坐與人生願景(夢想),或善終理想之相關性。

二、以「五段落論文法」報告計畫大綱。「五段落論文法」格式與實例如下︰

包含以下(一)~(五)個段落,可以有擴充到六段。

題目︰如何利用飲食治療癌症

(一)序論

  1. 一般狀況描述(General Introduction)︰有關飲食之自然、社會、人文背景
  2. 各別狀況描述(Specific Introduction)︰有關健康飲食之自然、社會、人文背景
  3. 發現問題(Raising the Question)︰如何利用適當的飲食治療癌症
  4. 提出論題(主張)Thesis Statement (argument):

我認為適當的飲食可以協助治療癌症,因為已知飲食相關的致癌原因是(一)鹽分攝取過量。(二)檸檬酸循環障礙。(三)體內產生過多的活性氧。(四)動物性蛋白質、油脂攝取過量

(二)本文︰

  1. 主題陳述之一(Topic Sentence(一)鹽分攝取過量是致癌的原因,因為過量鹽分刺激胃壁,讓胃黏膜受損,容易滋生幽門螺旋桿菌,破壞胃黏膜,形成惡性循環,造成組織不斷破壞與修復,容易引發癌症。而且,過剩鹽分容易滲透到細胞中,破壞細胞的礦物質平衡,造成新陳代謝異常,引發致癌危機。
  2. 舉例(ExampleA
  3. 3.          舉例(ExampleB
  4. 4.          比較(Compare)與反例(Contrast)

(三)本文︰

  1. 主題陳述之二(Topic Sentence)︰(二)檸檬酸循環障礙是致癌的原因
  2. 舉例(ExampleA
  3. 3.          舉例(ExampleB
  4. 4.          比較(Compare)與反例(Contrast)

(四)本文︰

  1. 主題陳述之三(Topic Sentence)︰(三)體內產生過多的活性氧是致癌的原因
  2. 舉例(ExampleC
  3. 3.          舉例(ExampleD
  4. 4.          比較(Compare)與反例(Contrast)

(五)本文︰

  1. 主題陳述之四(Topic Sentence)︰(四)動物性蛋白質、油脂攝取過量是致癌的原因
  2. 舉例(ExampleE
  3. 3.          舉例(ExampleF
  4. 4.          比較(Compare)與反例(Contrast)

(六)結論

  1. 1.          重述一般狀況(Rewrite 1st sentence of Introductory Paragraph)
  2. 2.          重述各別狀況(Rewrite 2nd sentence of Introductory Paragraph)
  3. 3.          再提主張(方案)(Rewrite Thesis Statement)

我認為飲食可以協助治療癌症,因為致癌的四大原因是(一)鹽分攝取過量。(二)檸檬酸循環障礙。(三)體內產生過多的活性氧。(四)動物性蛋白質、油脂攝取過量

  1. 4.          提出建議(Give your Opinion)

 

參考文獻

 

三、同學與老師的回饋。

 

 

「期末報告」寫作原則

以「課堂報告」為基礎,繳交完整的書面報告形式呈現,可包含作品的圖像、音像資料,或相關的圖像、音像資料。
認識自己與課程(100學年度上學期)      釋惠敏

科目:禪與靜坐

NAME (      ),♂ or ♀  呱呱落地於   年   月  日

學號:            科系:        年級:           主修

寫真或寫假

人家問:現住那兒?通知停課時打幾號?

 

e-mail:

blog:

老鄉問:老巢?TEL?

 

校友問:母校?祖母校?….

 

 

(請對以下各項各寫三個看法,第13項可自選擇題目)

一、 對自己的看法

1.                                                                 

2.                                                               

3.                                                                

二、 對自己健康的看法

1.                                                                 

2.                                                               

3.                                                               

三、 對自己能力的看法

1.                                                                 

2.                                                               

3.                                                               

四、 對自己家庭的看法

1.                                                                 

2.                                                               

3.                                                               

五、 對人際關係的看法

1.                                                                 

2.                                                                

3.                                                               

六、 對金錢的看法

1.                                                                 

2.                                                               

3.                                                                

七、 對學校的看法

1.                                                                 

2.                                                               

3.                                                               

八、 對課業的看法

1.                                                                 

2.                                                               

3.                                                               

九、 對本科目的看法

1.                                                                 

2.                                                               

3.                                                               

十、 對「禪與藝術創作」的看法

1.                                                                 

2.                                                                

3.                                                               

十一、          對「禪與生活型態」的看法

1.                                                                 

2.                                                                

3.                                                               

十二、          對「禪與生死規劃」的看法

1.                                                                 

2.                                                               

3.                                                                

十三、          對(                       )看法

1.                                                                 

2.                                                               

3.                                                                

 

身心健康「五戒」: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

身心健康「五戒」: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
釋惠敏
法鼓佛教學院校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本文發表於《人生》雜誌326期,2010.10)

健康與「生活習慣病」的預防
本校創辦人聖嚴法師常說: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學業精進。因此,民國99年校慶主題定為:社團交流,身心健康。專家們指出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醫療體制和生活型態等四種,其中「生活型態(Life styles)取決於個人日常生活習慣,對健康影響最大。同時他們也發現成人的疾病(Adult onset disease)開始於40歲,且都是「生活型態」所導致之疾病(lifestyle related disease)。日本政府與民間為配合「21世紀國民健康促進運動」,設立「生活習慣病對策」的部門、開辦「生活習慣病預防教室」與發展「生活習慣病預防指導士」的專業,最近,對於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習慣,敝人有如下的小心得,分享大家:
一、 微笑:知足常樂,助人快樂
時時保持「微笑」,但不是亂笑。可以先從「知足常樂」學習,例如:每天早上起床時,觀想能夠呼吸、五官手足無缺,比起許多病人或殘障者,實在很難得。而且,若能食衣住行工作無慮,那更是不容易,能知福惜福,知道這是由許多眾生流血流汗所成就的。因此,能感恩與報恩,對於眾生的苦難,激發「利人、利己」之「助人快樂」的心願,樂於行善,喜好施捨。猶如《入菩薩行論》「如是修自心,則樂滅他苦,地獄亦樂往,如鵝趣蓮池。有情若解脫,心喜如大海,此喜寧不足?何求唯自度?」,對於「利他行」,充滿「赴湯蹈火」決心與歡喜(意樂)。此外,對於生態與環境破壞之災難,這是人類與地球的大問題,也當養成保護與捍衛的決心與歡喜(意樂)。
如此,培養歡喜做利人、利己、環保的事是有助於健康,也能成就「初禪」五個禪支(禪定狀態的條件):有「覺」有「觀」、有「喜」有「樂」、「一心」。這種習慣也是庚午(1990)年季春聖嚴法師所講述「四眾佛子共勉語」之「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的學習。
二、刷牙:正確刷牙,使用牙線
其次,養成正確「刷牙」與使用牙線的習慣,保持口腔健康,可以與預防許多疾病。我個人刷牙習慣的養成,可以參見拙文「刷牙習慣與受戒戒體」(《人生》260期,2005年4月,並收載於《心與大腦的相對論》法鼓文化)。事實上,口腔衛生可以預防老人失智症以及心臟血管等疾病。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009年之研究發表,維持良好口腔衛生,避免牙周發炎,可預防老來罹患失智症。研究人員讓2300名滿60歲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患者接受記憶測驗。這些患者都已牙齦萎縮、齒牙動搖,測驗顯示五分之一的人記憶力有問題。於回想測驗中三個單字的順序時,口腔病菌最多的一組患者,想不起來的機率是口腔病菌最少患者的3倍。測驗心算減法,前者算錯的機率也有後者的兩倍。研究發現口腔病菌會導致和阿茲海默症等腦部疾病相關的發炎症狀;口腔病菌也可能會造成動脈壁發炎而變窄,導致心臟病或中風、糖尿病、男性精子數量過低等毛病。
對此,倫敦學院大學的最新(2010)研究也有同樣的發現。從1萬1000名蘇格蘭人的病歷、家族疾病史和生活習慣的調查結果:不注重口腔衛生的人,例如每天刷牙少於兩次的人,口腔發炎的機率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出70%,因為口腔發炎是造成動脈阻塞的重要因素。
三、運動:體適能333計畫
除了養成「刷牙戒」之外,也應發願學習「運動戒」,至少可以實踐「體適能333計畫」,也就是: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最少30分鐘,心跳數能達到每分鐘 130跳的有氧性運動。希望我們的身心狀況能在臨終前一天還可以幫助別人。猶如我在「臨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人生》316期,2009年12月,並收載於《校長的午后牧歌》法鼓文化)文章中所說。
四、吃對:素食、八分飽、補充有益菌或食用「益菌生源」、喝夠水
第四、是養成正確「飲食」習慣,素食、八分飽、補充各種「有益菌」(例如:雙叉乳桿菌、嗜乳酸桿菌),養成食用「益菌生源」(例如:異麥芽寡糖、膳食纖維)習慣,持續給予腸道有益菌良好的生存環境或是營養來源,增強人體免疫系統。這是最近的拙文「好人好心「腸」」(《人生》325期,2010年9月)中所說。此外,要能喝足夠的水份,除了正餐中的湯之外,每日至少喝五至六杯水,這也是讓排泄順利的關鍵點。特別是在起床空腹時喝一杯冷水,具有刺激大腸蠕動、利便的效果。
五、睡好:不熬夜,定時睡眠
最後,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與情境,不熬夜,定時睡眠。例如:晚上11點休息,睡眠7、8小時,不超過9小時;健康的午睡約20~30分鐘為宜。睡眠佔據著我們生命的三分之一時間,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頗巨。據世界衛生組織對14個國家15個機構之2萬餘名在基層醫療就診的病人進行調查,發現有27%的人有睡眠問題。因此,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於2001年發起的一項全球睡眠和健康計畫――每年的3月21日是「國際睡眠日」(International Sleep Day),目的是希望喚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心。訂在每年的3月21日的理由是因為這天是春季的第一天,季節變化的周期性、睡眠的晝夜交替規律都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健康「五戒」與禪修
其實,有睡眠困擾的人於禪修或學習時,也容易惛沈睡眠,成為障礙。所以,佛教將「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舉惡作、疑」列為學習禪定的「五蓋」(五種障礙)。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六門教授習定論》則將「根律儀」(以正念防護心意,使六根不受外境的誘惑,不令煩惱流入內心)、「於食知量」(不貪多、貪味,只為維持生命、治療飢渴而適當地攝食)、「初夜後夜覺寤瑜伽」(初夜與後夜保持清醒,淨修其心,在中夜養息)、「正知而住」(行住坐臥、在內或外出,都能保持如理作意)等四者,列為「戒淨四因」(能令戒律清淨之四種要素)。天台宗也將調節「飲食、睡眠、身、息、心」等五項,稱「調五事」,作為禪修的基本條件。
總之,健康「五戒」(簡稱:笑、刷、動、吃、睡)不僅可以促進身心健康,也有助於禪定與智慧的開發,利人利己,自度度人。

五段論文結構(five paragraph essay format) ︰

(一)序論
1. 總說。 2. 別說。3. 提出問題。4.  表達論題。

(二)本文之一

1.  論據A 。 2. 舉例。   3. 舉例。  4. 比較與反例。

(三)本文之二

1. 論據B。  2. 舉例。  3. 舉例。 4. 比較與反例。

(四)本文之三

1. 論據C。  2. 舉例。  3. 舉例。 4. 比較與反例。

(五)結論

1.重述總說。2.  重述別說。 3. 再提論題。4. 提出意見(Give your Opinion)

認識自己與課程?(99學年度上學期) 釋惠敏

認識自己與課程?(99學年度上學期)      釋惠敏

科目:禪與靜坐

NAME (      ),♂ or ♀  呱呱落地於   年   月  日

學號:            科系:        年級:           主修

寫真或寫假

人家問:現住那兒?通知停課時打幾號?

e-mail:

blog:

老鄉問:老巢?TEL?

校友問:母校?祖母校?….

(請對以下各項各寫三個看法,第13項可自選擇題目)

一、 對自己的看法

1.

2.

3.

二、 對自己健康的看法

1.

2.

3.

三、 對自己能力的看法

1.

2.

3.

四、 對自己家庭的看法

1.

2.

3.

五、 對人際關係的看法

1.

2.

3.

六、 對金錢的看法

1.

2.

3.

七、 對學校的看法

1.

2.

3.

八、 對課業的看法

1.

2.

3.

九、 對本科目的看法

1.

2.

3.

十、 對「禪與藝術創作」的看法

1.

2.

3.

十一、          對「禪與生活型態」的看法

1.

2.

3.

十二、          對「禪與生死規劃」的看法

1.

2.

3.

十三、          對(                       )看法

1.

2.

3.

《禪與靜坐》99學年(上)「課堂報告」原則

「課堂報告」原則

一、自訂題目,內容以如下三大方向為限︰

(1)禪與藝術創作︰選擇某一藝術專業科目為主,探索禪坐與藝術創作之相關性。

(2)禪與生活型態︰以自己整體的生活型態(Lifestyle,生活風格、生活方式)或習性,或選擇自己的某一項生活型態或習性為主,探索禪坐與自己的生活型態或習性之相關性。

(3)禪與生死規劃︰探索禪坐與人生願景(夢想),或善終理想之相關性。

二、以「五段落論文法」報告計畫大綱。「五段落論文法」格式與實例如下︰

包含以下(一)~(五)個段落,可以有擴充到六段。

題目︰如何利用飲食治療癌症

(一)序論

  1. 一般狀況描述(General Introduction)︰有關飲食之自然、社會、人文背景
  2. 各別狀況描述(Specific Introduction)︰有關健康飲食之自然、社會、人文背景
  3. 發現問題(Raising the Question)︰如何利用適當的飲食治療癌症
  4. 提出論題(主張)Thesis Statement (argument):

我認為適當的飲食可以協助治療癌症,因為已知飲食相關的致癌原因是(一)鹽分攝取過量。(二)檸檬酸循環障礙。(三)體內產生過多的活性氧。(四)動物性蛋白質、油脂攝取過量

(二)本文︰

  1. 主題陳述之一(Topic Sentence(一)鹽分攝取過量是致癌的原因,因為過量鹽分刺激胃壁,讓胃黏膜受損,容易滋生幽門螺旋桿菌,破壞胃黏膜,形成惡性循環,造成組織不斷破壞與修復,容易引發癌症。而且,過剩鹽分容易滲透到細胞中,破壞細胞的礦物質平衡,造成新陳代謝異常,引發致癌危機。
  2. 舉例(ExampleA
  3. 3. 舉例(ExampleB
  4. 4. 比較(Compare)與反例(Contrast)

(三)本文︰

  1. 主題陳述之二(Topic Sentence)︰(二)檸檬酸循環障礙是致癌的原因
  2. 舉例(ExampleA
  3. 3. 舉例(ExampleB
  4. 4. 比較(Compare)與反例(Contrast)

(四)本文︰

  1. 主題陳述之三(Topic Sentence)︰(三)體內產生過多的活性氧是致癌的原因
  2. 舉例(ExampleC
  3. 3. 舉例(ExampleD
  4. 4. 比較(Compare)與反例(Contrast)

(五)本文︰

  1. 主題陳述之四(Topic Sentence)︰(四)動物性蛋白質、油脂攝取過量是致癌的原因
  2. 舉例(ExampleE
  3. 3. 舉例(ExampleF
  4. 4. 比較(Compare)與反例(Contrast)

(六)結論

  1. 1. 重述一般狀況(Rewrite 1st sentence of Introductory Paragraph)
  2. 2. 重述各別狀況(Rewrite 2nd sentence of Introductory Paragraph)
  3. 3. 再提主張(方案)(Rewrite Thesis Statement)

我認為飲食可以協助治療癌症,因為致癌的四大原因是(一)鹽分攝取過量。(二)檸檬酸循環障礙。(三)體內產生過多的活性氧。(四)動物性蛋白質、油脂攝取過量

  1. 4. 提出建議(Give your Opinion)

參考文獻

三、同學與老師的回饋。

「期末報告」寫作原則

以「課堂報告」為基礎,繳交完整的書面報告形式呈現,可包含作品的圖像、音像資料,或相關的圖像、音像資料。

《禪與靜坐》教學進度表(99學年度上學期) 釋惠敏 作

《禪與靜坐》教學進度表(99學年度上學期) 釋惠敏 作
課程簡介
針對初學者,以講解、禪坐實習、討論、課堂報告、期末報告等為教學活動,將觀察自我之生理變化、情緒反應、認識與思考過程、禪定的心理狀態、真理的確認與實踐過程作為課程內容,以培養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覺察力與行動力,發掘藝術工作者之創作泉源為教學目標。
[課程內容]:1.課程介紹2.調和飲食、睡眠、姿勢、呼吸、心念3.生理性的安靜4.情緒性的控制5.覺察認識過程6.覺察思考過程7.禪定的心理狀態8.真理的確認過程9.身心清淨與淨化世間的關係
課程-日期 教學內容與活動 作業
(1)9/14 課程介紹 ※調查學前認知、課程介紹、認識同學
(2)9/21 (0. 總釋四念處
(3)9/28 (1. 身念處(安靜身體)1.1 安般念(出入息念、觀息法)
(4)10/5 (1.2 威儀(觀姿勢; The Four Postures) 交「認識自己與課程」
(5)10/12 跨系選修跨領域學習週
(6)10/19 (1.3 正知(明覺; Full Awareness) 〔課堂報告〕開始
(7)10/26 (1.4 不淨觀(厭惡作意; Foulness – The Bodily Parts)
(8)11/2 (1.5 四界分別觀(界作意; Elements)
(9)11/9 期中考週 照常上課 1.6 墓園九相(九種墳場觀; The Nine Charnel Ground Contemplations)
(9)11/16 (2. 受念處(控制感受)I:憂苦
(10)11/23 (2. 受念處(控制感受)II:喜樂
(11)11/30 (3. 心念處(心之觀察)
(13)12/7 (4. 法念處(身心現象、究竟法則與最高利益)4.1 五蓋
(14)12/14 (4.2 五取蘊
(15)12/21 (4.3 十二處
(16)12/28 (4.4 七覺支
(17)1/4 (4.5 四聖諦
(18)1/11 期末考週 照常上課 期末禪坐呈現(至少禪坐60分鐘為學習目標)☆期末報告1/18(二)前繳交
 教材請自﹝部落格﹞Blog:huimin2525.wordpress.com/之〔禪與靜坐(TNUA)之分類10《大念處經》〕下載
 建議閱讀書目︰
1. 濟陽高穗。《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日本外科名醫的飲食合併療法》(Ima aru gan ga kieteiku shokuji)。(歐凱寧譯)2009。台北︰如何。
2. 萊斯.斐米博士,吉姆.羅賓斯。《你用對專注力了嗎?》(The Open-Focus Brain: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Attention to Heal Mind and Body)。(謝瑤玲譯)2009。台北︰橡樹林。
3. 史帝芬.波斯特(Stephen Post),吉兒.奈馬克 Jill Neimark。《好人肯定有好報》( Why Goo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李淑珺譯)2009。台北︰天下文化。 
「學習評鑑」 (EVALUATION)
1. 出席率(20%) :1分×15次=15分 ※有四次無故缺席者,本科成績則不及格
2. 「認識自己與課程」(5%): ☆10/5(二)繳交。
3. 課堂報告(20%): 10/19(二)開始,每次約2~3人報告。
4. 期末禪坐呈現(25%)︰☆1/11(二)舉行。每人至少以能夠禪坐60分鐘為學習目標。
5. 期末報告(35%):☆1/18(二)前繳交。
釋惠敏 E-mail: huimin2525@gmail.com; ﹝部落格﹞Blog:huimin2525.wordpress.com/ http://www.tudou.com/home/d9461003/
〔教學聯盟網﹞http://colife.nchc.org.tw/tlsc
〔個人首頁﹞http://ge.tnua.edu.tw/~huimin homepage:
〔惠敏法師e學園〕http://huimin.50webs.com/

1.5 四界分別觀(Dhātumanasikāra 界作意; 5. Elements)

復次,諸比丘!比丘於任何姿勢中,以各種界思惟觀察此身,即: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諸比丘!猶如熟練之屠牛者,或屠牛者之弟子,屠宰牛隻,並將其肢解成塊後,坐於四衢道口。

如是,諸比丘!比丘於任何姿勢中,以各種界思惟觀察此身,即: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12. “Again, bhikkhus, a bhikkhu reviews this same body, however it is placed, however disposed, as consisting of elements thus: ‘In this body there are the earth element, the water element, the fire element, and the air element.’  [58] Just as though a skilled butcher or his apprentice had killed a cow and was seated at the crossroads with it cut up into pieces; so too, a bhikkhu reviews this same body … as consisting of elements thus: ‘In this body there are the earth element, the water element, the fire element, and the air element.’

如是,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安住於身,觀照外身;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安住於身,隨觀生法;安住於身,隨觀滅法;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13. “In this way he abides contemplating the body as a body internally, externally, and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 And he abides independent, not clinging to anything in the world. That too is how a bhikkhu abides contemplating the body as a body.

1.4 不淨觀(Patikūlamanasikāra 厭惡作意; 4. Foulness – The Bodily Parts)

復次,諸比丘!比丘思惟此身,自足底而上、由頭髮而下,皮所覆包,遍滿不淨,思惟:於此身有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腎、心、肝、肋膜、脾、肺、腸、腸間膜、胃中物、糞、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皮脂、唾、涕、關節液、尿。

諸比丘!猶如兩端開口之糧袋,裝入種種穀物,諸如:稻、米、綠豆、豌豆、芝麻、精米。視力佳者, 解開糧袋,觀察分辨:此是稻、此是米、此是綠豆、此是豌豆、此是芝麻、此是精米。

如此,諸比丘!比丘思惟此身,自足底而上、由頭髮而下,皮所覆包,遍滿不淨,思惟:於此身有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腎、心、肝、肋膜、脾、肺、腸、腸間膜、胃中物、糞、膽汁、痰、 膿、血、汗、脂肪、淚、皮脂、唾、涕、關節液、尿。

10. “Again, bhikkhus, a bhikkhu reviews this same body up from the soles of the feet and down from the top of the hair, bounded by skin, as full of many kinds of impurity thus: ‘In this body there are head-hairs, body-hairs, nails, teeth, skin, flesh, sinews, bones, bone-marrow, kidneys, heart, liver, diaphragm, spleen, lungs, large intestines, small intestines, contents of the stomach, feces, bile, phlegm, pus, blood, sweat, fat, tears, grease, spittle, snot, oil of the joints, and urine.’

Just as though there were a bag with an opening at both ends full of many sorts of grain, such as hill rice, red rice, beans, peas, millet, and white rice, and a man with good eyes were to open it and review it thus:

‘This is hill rice, this is red rice, these are beans, these are peas, this is millet, this is white rice’; so too, a bhikkhu reviews this same body … as full of many kinds of impurity thus: ‘In this body there are head-hairs … and urine.’

如是,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安住於身,觀照外身;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安住於身,隨觀生法;安住於身,隨觀滅法;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於是「有身」之念現起,唯有正念與覺照,無所依而住,不再貪著世間之任何事物。

諸比丘!此即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

11. “In this way he abides contemplating the body as a body internally, externally, and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 And he abides independent, not clinging to anything in the world. That too is how a bhikkhu abides contemplating the body as a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