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雅健」生活型態與銀光經濟

釋惠敏  法鼓文理學院 校長  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本文發表於《人生》雜誌392期,2016. 04)

2016年1月15日,敝人應日本岐阜聖徳學園大學之邀,以「安寧療護臨床宗教師之養成」為題目,為該校師生演講。同時也親身體驗到日本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已經達到 25.1 %以上的「超高齡化社會」所引發的問題,特別是失智老人數快速增多,2015年520萬人,接近1/4的高齡者比例,推估2025年將可能會有700萬失智老人,長期照顧的人力嚴重不足。例如:我所認識日本朋友談起失智長輩們的狀況。

超高齡化社會與失智的問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3月首度召開部長級失智症會議,指出全球有4750萬名失智症患者,且以每年增加770萬人的速度成長,也就是每4秒鐘就有一名新罹病者。而失智人口數每20年成長一倍,2050年將超過1億3550萬人。

回國後,也有聽到如下的幾則新聞: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某個老人安養院,2014年底連續發生3起老人墜樓死亡案件,警方經過長達1年多的偵辦,2月15日以涉嫌殺人罪名逮捕安養院23歲的前員工今井隼人。原本否認殺人的今井在偵訊後終於坦承,基於厭煩失智老人照顧而產生殺人的動機,將老人從陽台扔下樓。日本埼玉縣83歲老人不堪長期照護的疲勞,拿刀刺死失智症老妻,被捕後持續絕食兩周,2月13上午過世。警察廳指出:含未遂事件,過去一年日本有44件照護過勞殺害親人,有26件是老老照護,男性是女性的3倍。

根據國發會所公布2014年台灣「人口推計」估算,65歲以上人口在2025年就會佔全體人口達20%(超高齡社會),因此台灣從高齡化邁向超高齡社會的時間僅 32 年,遠比法國歷時 156 年、美國 92 年短,甚至快於日本的 35 年,人口老化速度非常驚人。

依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內政部2014年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2,808,690人(佔總人口12%),其中輕微認知障礙(MCI)有524,500人,佔18.67%;失智症人口有227,137人,佔8.09% (包括極輕度失智症91,673人,佔3.26%,輕度以上失智症有135,464人,佔4.82%)。

依此流行病學調查之結果,每五歲之失智症盛行率分別為:65~69歲3.40%、70~74歲 3.46%、75~79歲7.19%、80~84歲13.03%、85~89歲21.92%、90歲以上36.88%,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且有每5歲盛行率倍增之趨勢。

 

心靈環保與社會價值

上述統計顯示,台灣生命曲線延伸,但失智、失能成為社會隱憂,對於「博學雅健」生活型態與銀光經濟,或許是討論「心靈環保」與「社會價值」重要環節之一。為落實法鼓文理學院設校宗旨「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價值,培育兼具慈悲與智慧的領導者與卓越人才,服務社會、促進文化與國家發展、探索與反思人類未來願景」,特設立全校新生校必修「心靈環保講座」,期待能建構博學多聞(終身學習)、雅健生活(身心健康)的博雅教育校園文化。

這也上述「身心健康五戒: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以及「終身學習五戒:閱讀、記錄、研究、發表、實行」之生活型態培養相符合,讓大眾趁早因應高齡化社會,從根本降低低銀光經濟「市場價值」(例如日本製老年銀光產業約有四十兆日幣產值)與「社會價值」不對稱問題。

因為古典社會學及當代社會學對於經濟活動的討論,主要是以 「市場」 為主要的場域。企業在市場中的發展,是以市場邏輯進行,市場的經營以能取得一定的價差為最終目的,因此,市場的存在邏輯使得社會行動被市場化。經濟學家卡爾•博蘭尼(Karl Polanyi, 1886-1964)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市場社會的形成使得市場價值支配了人的生活,企業追求最低成本、最大利潤的經營策略,傳統社會中的人與人之間的互惠原則很難存在。廣大的消費社會,對企業所提供的市場價值,很難獲得對稱知識與資訊作為評斷。

因此,我們需要讓企業以其產品或勞務對應到 「社會」 而非 「市場」,企業才能覺察到經營模式的轉換。例如:高齡社會的銀光經濟不能只重視明顯市場價值的醫療機構與安養設施,應學習芬蘭重視推動運動保健的預防性的社會價值,以位於芬蘭中部、人口只有8萬人的大學城Jyväskylä(佑偉斯克列)為例,每年市政預算百分之2(約2億5千萬元)用於推動運動保健。因此可以聘請13位運動教練、40位物理治療師,和70位領時薪的體育科系學生,設立公立老人運動俱樂部,指導老人實踐各種運動處方,在舒適的健身館內,生龍活虎地翻滾、跳躍、在吊環上倒立等,將運動融入生活當中,因此老人生活品質提高,芬蘭的老年生活願景是:臨終前二週,才躺在床上生活,減低醫療或安養設施社會醫療與人力成本,提到自利利人的社會價值。

此外,敝校「心靈環保講座」也參考佛教「慈悲喜捨」四無量(沒有界限、博雅)的擴展面向,成為「生命、社區、社會、環境」或「心識、生命、社會、環境」之波形圓周式擴展,或許可以內化與擴充「社會價值」的意義。

「改變理論」與「淨土行」

釋惠敏

法鼓文理學院 校長  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本文發表於《人生》雜誌396期,2016. 08)

2016年5月底,法鼓文理學院與相關單位合辦第一屆「社會價值與影響力國際論壇」與工作坊,介紹國際上對「社會價值」(social value)與企業之「社會影響力評量」(social impact assessment)的最新觀念與各國發展趨勢,引介相關的評量邏輯方法與工具,建構透明、有效和責信的執行策略與方案與企業之社會影響力報告書框架,發展具備台灣在地特質的評量機制。敝人有幸參與學習,藉此因緣,野人獻曝,請教大家。

改變理論(Theory of Change, ToC)

在討論「社會價值與影響力」評量方法,例如「在投資上的社會報酬」(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專家們常會引用「改變理論」(Theory of change, ToC)。根據維基百科英文版,我的中譯是:這是一種為了企劃、參與決策與評量之特別型態的方法學,被用於慈善、非營利與政府之諸部門以促進社會變化。它先定義長程目標,然後倒推規劃(maps backward)確認其必要諸條件,以描繪短程、中程、常程效果之原因連結(causal linkages)輪廓,解釋在某一倡議(initiative)之變化過程。已確認的變化,以效果路線(outcomes pathway)規劃,顯示每個效果與其他效果的邏輯關係與時間流程。解釋效果之間的連結之理由或論述為何此效果是另一效果的預備條件。「改變理論」之創新在於區別想要(desired)與實際(actual)效果的差異,以及在他們決定介入之諸形式(forms of intervention)以達到那些效果之前,要求諸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先形塑(model)其所想要的效果。

這種所謂「諸利害關係人」先形塑其所想要的效果(長程目標),倒推規劃確認其必要諸條件之原因連結輪廓,解釋在某一倡議之變化過程」,從大乘佛教的觀點,「發阿藐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菩薩為「成就(改變)眾生」故,必須「願取佛國」(長程目標),修行「淨佛國土」改變社會的活動。

十八「淨土之行」:行淨(見解、行為改變)則眾生淨(社會改變),眾生淨則佛土淨(環境改變)

根據《維摩經》之「行淨」(見解、行為改變)有十八種(《什譯》有十七種),即十八「淨土之行」,如下表所示,基本上是以「○○(例如:(1)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例如:(1)不諂)眾生來生其國」(《什譯》。《奘譯》以「○○土是為菩薩嚴淨佛土。菩薩證得大菩提時,○○有情來生其國」)的句型與內容來說明菩薩「化緣相」(因行)與「果報相」(得果)的次第展轉關係(菩提心→意樂→加行→上意樂→止息諸障(六度)→發起(四無量心、四攝、巧方便、三十七菩提分)→迴向→寂靜(十善業道)→……)。

依《維摩經‧肇注》解釋「菩薩心既直,化彼同自,自土既成,故令同行斯集。此明化緣相及故果報相連,則佛土之義顯也」。菩薩令自「行淨」,亦令彼眾生「行淨」(化彼同自)故說「行淨則眾生淨」。如是相同淨行眾生(眾生淨)將來同生(同行斯集)菩薩成佛之國土,故說「眾生淨則佛土淨」。

此外,我們從《大智度論》「深心清淨故能教化眾生。何以故?是煩惱薄故,不起高心、我心、瞋心故,眾生愛樂,信受其語。教化眾生故得淨佛世界。如《毘摩羅詰》(即《維摩詰經》)佛國品中說:眾生淨故世界清淨」的說明,也可看出:由於菩薩深心清淨故,眾生愛樂信受其語。菩薩容易教化眾生故眾生清淨(社會改變)。以眾生清淨故,因此淨佛世界(環境改變)。亦就是深心清淨→教化眾生(眾生清淨)→淨佛世界(世界清淨)的關係。依此,或許可以將《維摩詰經》中(1)直心→(2)發行→(3)深心→(4)意調伏→(5)如說行→(6)迴向→(7)方便的部分,簡化為《大智度論》之「深心清淨」,也就是煩惱輕、不起貢高、我慢、瞋恨心。

或許這也是心靈環保的意義:心淨>行淨>眾生淨>社區淨土>國土淨,而「心淨」的修行「因果次第」,若根據《中阿含經》卷10與《瑜伽師地論》卷92所說,則是︰持戒→無悔→歡悅→心喜→身安(輕安)→樂→心定→如實知見→厭→離欲→解脫→知解脫(自謂︰我證解脫。復起如是智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The Economist | The Rorschach test: A few blots in the copybook

The Economist | The Rorschach test: A few blots in the copybook 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38076?frsc=dg%7Cb via @theeconomist

最後的演講︰全力實現兒時夢想

http://forum.insight.net.tw/main/modules/tadbook2/index.php?op=view_one_book&book_sn=126

全場歡笑喝采聲不斷,忘了這是即將告別人世的人,最後一場的演講。…蘭迪.鮑許 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胰臟癌。隔年2007年8月,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後來網路大量流傳,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0-1   【導讀序】是什麼力量能讓所有人感動落淚?(1112)
2008-07-24 21:23:03 by
0-2   【引言】說在前頭(660)
2008-07-24 21:26:14 by
0-3   【內容試讀】第一章:最後一場演講(1018)
2008-07-24 21:48:56 by
0-4   【內容試讀】 第二章:全力實現兒時夢想(690)

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閱報秘書》停滯性通膨

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是指經濟成長停滯與通貨膨脹並存的現象。

stag·fla·tion [stag fláysh’n]
noun
period of inflation and little growth: a period of rising prices and unemployment but little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and business activity

[Mid-20th century. Blend of stagnation and inflation .]
stag·fla·tion·ar·y, adjective

MicrosoftR EncartaR Reference Library 2005. c 1993-20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stag·na·tion [stag náysh’n]

noun
condition of inactivity: a condition of no movement, activity, development, or progress, or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like this

MicrosoftR EncartaR Reference Library 2005. c 1993-20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stagnate KK: [ ]
v.i.
1. to cease to flow or run; be motionless
不流動;停滯
The air will stagnate if we don’t get some ventilation.
如果不通風,空氣就會不流通。
2. to be or become inactive or dull
不活動;沈滯
His mind stagnated from years of solitude.
他的心靈由於多年的孤寂而呆滯了。

stagnate Click to hear this word spoken
stag·nate [stág nàyt]

(past stag·nat·ed, past participle stag·nat·ed, present participle stag·nat·ing, 3rd person present singular stag·nates)

intransitive verb
1. stop flowing: to stop flowing or moving
2. become foul: to become stale or impure through not flowing or moving
3. not develop or make progress: to fail to develop, progress, or make necessary changes
4. become inactive: to become listless and inactive

[Mid-17th century. From Latin stagnat- , the past participle stem of stagnare , from stagnum “pool, swamp.”]

MicrosoftR EncartaR Reference Library 2005. c 1993-20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時,國家經濟成長緩慢、物價持續攀升,引發廠商獲利率降低、民間消費支出縮減、失業率攀升等負面現象。

「停滯性通膨」一詞起源於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以阿戰爭石油禁運,導致為期兩年之久的通貨膨脹,同時也造成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兩年的全球經濟大衰退。

以台灣為例,一九七四年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七,經濟成長率(GDP)降至百分之一點一,是典型的停滯性通膨。

【2008/07/07 聯合報

Emory Unplug it


Are you doing your part?
Help us reduce energy use by 25%

What are we doing here? 5:04

Isha Sesay interviews two filmmaking brothers on their new documentary that analyzes western aid in Africa. World News – International Headlines, Stories and Video from CNN.com

張貼於27 社會科學. 標籤: .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