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博雅之道:寺院樂齡博雅教育園區

釋惠敏 法鼓文理學院 校長 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本文發表於《人生》雜誌458期,2021年10月)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第十四屆第一次年會於9月26日舉行,敝人受邀於「如何協助長者有一個愉快的晚年」的專題時段中報告「樂齡博雅之道」,因此讓我有因緣回顧:從1998年10月30日參加「梵蒂岡第十三屆國際醫療會議會議子題:各宗教對老年人問題之看法」所發表的論文The Buddhist View of the Elderl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佛教對老年人問題的看法及其在我國的實踐情形⟩、2014年法鼓文理學院「工型博雅人才培養」、2018年開始開辦「樂齡大學」,到2020年「博雅教育5×5倡議」,有關「樂齡博雅」的學習之旅,換言之,即是「樂齡博雅之道」。

老人問題與福利的佛教觀點

敝人於1998年在梵蒂岡發表拙文介紹:依據佛教「緣起論」,教導每個人「自覺」老年應該是豐收、成就、享受尊嚴的時期;重視「孝養」父母、長輩的家庭倫理;發願生生世世奉獻世間,推展各種「利他」的福利行動。佛教之西方淨土法門教導長者們「放下對此世的執著,一心念佛,發願往生極樂淨土」,與「人間佛教」的社會性實踐的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

最後,介紹王順民博士之⟨人間佛教的遠見與遠景--佛教與社會福利的對話⟩(1998年)論文:以寺院作為家庭與社區間的中介結構(mediating structure),發展寺院老人福利園區,提供支持性服務:家事服務、友誼探訪、餐飲服務、居家護理、老人公寓、居家安全輔助、臨終關懷服務等;諮詢性服務:文藝活動、長青學苑、法律服務等。由於台灣地區寺院具有數量多、潛能大、變異小及扎根深等特性,所以能使寺院老人福利園區,發揮有效性、易接受、善用社區裡的閒置人力、經濟性、整合性等優點。

工型博雅人才培養

拙文⟨法鼓文理學院博雅教育的三特色⟩(《人生》雜誌,2014年10月)曾介紹:所謂「T」型人才,是轉換目前高等教育對於專業能力「縱向深度」之「I」型人才的培養的偏重,鼓勵學生擴展跨領域(「跨界」)智能「橫向廣度」。

但是,醫學專家們指出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醫療體制和生活型態等四種, 其中「生活型態」取決於個人日常生活習慣對健康影響最大。同時他們也發現成人的疾病開始於40歲,且都是「生活型態」所導致之疾病。特別是因應高齡社會,如何建立「終身學習(博學多聞)五個好習慣:閱讀、記錄、研究、發表、實行」以及「身心健康(雅健生活)五個好習慣: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因為良好人才若沒有養成身心健康的生活習慣,或是「英才早逝」,或者老年生活品質低落,社會醫療成本將會增加。

因此,我們應該再從「T」型人才培養,「轉型」為博雅教育「工」型人才培養,以養成終身學習、身心健康的生活習慣作為底層,依次發展「縱向深度」之專業智能的,同時擴展跨領域「橫向廣度」,例如:心識、生命、社區、社會、環境等面向。

樂齡大學與博雅教育5×5倡議

2018年,法鼓文理學院開辦「樂齡大學」,敝人於課程中,與學員們一起探索有關上述博雅教育之生活型態,協助長者有一個愉快的晚年。《法鼓雜誌》當時的報導:有15位長者學員從金山,甚至三峽、樹林、內湖遠道而來。大學時代曾是同學的夫妻檔分享:「回來當學生太好了!」因為過去以工作和孩子為重心,如今深感人生須「升級」,因此重返校園,再次成為同學,重拾學習的樂趣。75歲,最年長的學生則說:過往沒機緣上大學,當一聽到樂齡大學開課的消息,立刻報名,一圓年輕時的夢想。在法鼓文理學院附近的中角國小六年甲班姜同學,在學校刊物「讀報心得」分享「阿公阿嬤來讀樂齡大學」為標題的文章,介紹:長者們除了正式課程之外,並可選修大學課程,參加社團及戶外參訪活動,······希望長者保持精神與活力,享受自在歡喜的樂齡活動。

由此樂齡大學的因緣,敝人提出「博雅教育5×5倡議」(《人生》雜誌,2020年10月):(一)優質善法五戒:不傷害、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二)終身學習五戒;(三)身心健康五戒;(四)調和「身、息、念、受、想」五事;(五)淨土學五管:知識管理、時間管理、生死管理、安全管理、健康管理。

「社會處方」與「寺院樂齡博雅教育園區」

拙文⟨「社會處方」與「博雅教育5×5倡議」⟩(《人生》雜誌,2021年6月)曾介紹劉宜君教授在⟨以社會處方作為社會福利服務提供與委外執行之可行性探討⟩論述:隨著人口高齡化與醫療費用上漲的雙重壓力,部分先進國家,除了提供病患醫療服務外,開始推動「非醫療的介入」,稱為「社會處方」以及「下一代社會處方」,讓民眾在促進個人健康與福祉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所以,我們或許可將1998年所述「寺院老人福利園區」的構想,結合「博雅教育5×5倡議」,期待發展「寺院樂齡博雅教育園區」的可能性,例如:結合樂齡學園的日間照顧(day care)中心,則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