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轉九還,
志向高遠
久安長治,
任重道遠
教務長兼代理校長 釋惠敏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鐘樓在2005年12月底安置了校鐘,並且從2006年2月開始,每天由警衛人員於早上8點半、中午12點半、下午5點試敲,共三次;每次三聲,共9聲。如此,校鐘每天扮演提醒全校師生︰上課、中餐、下課,勉勵莘莘學子︰學問猶如煉丹,每天九次提煉,「9轉9還」功若成,定將凡愚返智慧。同時,隨著沈穩嘹亮的鐘聲,我們感受到警衛人員「寒暑風雨、鐘鳴不已」盡忠職守的責任感,讓校園師生安心教學。
記憶中,本校前前任校長劉思量教授,也有為本校鐘樓安置校鐘的構想,但因緣未成熟。前任校長邱坤良(現任文建會主委)教授,於去年交付本人募置本校鐘的任務,但籌募因緣不成,所以有幸改由我個人捐贈。建置校鐘期間,感謝邱校長全力支持,總務處同仁盡心盡力承辦,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積極配合設計鐘架,法鼓山信徒施建昌先生為我四處訪價監造校鐘,終於完成此「重任」(550公斤)。此外,在我代理校長期間,某次主管會報的例會中,美術學院院長林章湖教授隨緣致贈主管們他的墨寶,本人隨機拿到一幅「鐘聲遠」草書,我覺得很適合刻置於鐘樓,以莊嚴校鐘的意義。於是請美術系黎志文老師協助刻置成碑,並鑲嵌於鐘樓壁上,希望隨著嘹「遠」的鐘聲,鼓勵師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本來,邱校長在任期間,就有提起要安排校鐘啟用典禮事宜。但是,不久他被延攬入閣,於1月25日擔任文建會主委。所以,大家想若能藉由邀請邱主委回校擔任今年6月24日畢業典禮貴賓的因緣,同時舉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鐘啟用典禮」,以圓滿此功德,不也善哉?並且以此祝福校園「久」安長治,祝福畢業生,志向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