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大家讀:「書評比賽」的日本經驗

好書大家讀:「書評比賽」的日本經驗
釋惠敏
法鼓佛教學院 校長
台北藝術大學 教授

(本文發表於《人生》雜誌353期,2013.1)
「書評比賽」的原型
2012年10月18日,敝人從日本NHK網路電台聽到一則有關日本年輕人因為「書評比賽」而興起讀書風氣乃至促進地域社區交流的報導,覺得很有意義,值得介紹給大家。
根據此「書評比賽」網站(http://www.bibliobattle.jp/)說明,其日文名稱ビブリオバトル之英文名稱是Bibliobattle(知性書評合戰)。這是2007年,在日本京都大學資訊學科,由谷口忠大博士為了讓演習課堂討論能更有趣且踴躍而發展出來的。
一般的讀書會是選定一本書,大家分配研讀與輪流心得發表的形式。但是,若是選到不適合的書或不是大家喜歡讀的書,則無法產生真正的讀書樂趣。而且,對企業與組織管理學的領域而言,個案研究的學習是重要的,因此需要廣學多聞,不是只精讀某一本書即可。此外,只有某人準備講義,其他的人聽講的讀書會的氣氛容易沉悶,而且講者容易只照本宣科,沒有真正吸收消化。因此,重視「即席」之面對面、眼對眼(不是對著銀幕或講義)的接觸,讓講者與聽眾可以「即興地」(拉丁語:ad libitum)直接互動。並且配合計時器,依序每位發表者介紹該書。全部發表之後,讓所有講者與聽者投票選出「冠軍書」。以上是發展為這種「書評比賽」的原型,也可以說是從資訊學科讀書會之“Lightening Talk”(如閃電般的短時間的發表)形式得來的靈感。

修訂規則、5分鐘時限與Youtube的融合
此「書評比賽」最初是以找出「必須學習書」為目標而選出「冠軍書」讓大家來研讀討論為規則。但是,這帶來辛苦且有壓力的後果。後來,發現,不需要此規則,不需強制,大家自然會想讀「冠軍書」或其他所介紹的書。此外,原先以「組織論」作為讀書範圍的規則,後來也被取消了,任何書皆可。如此是否會造成亂七八糟的場面呢?其實不會的。因為,為了讓被大家選為「冠軍書」,講者自然會努力選擇有趣且有意義的好書來閱讀與介紹,這是一種無形的「自己組織化」。
同時也嘗試出5分鐘為適當時限的規則,這也與Youtube的播放時間的適當性相配合。當時,正好也趕上Web 2.0的風潮流行,可以將個別場域的「書評比賽」,藉由網路傳播,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產生如網狀般廣泛的互動組合,形成各種辯證效果與如音樂之混搭(mashup)的趣味性。
2007-8年之間的活動收載於http://biblio.sblo.jp/網站。2008年,谷口博士轉到立命館大學任教,起初沒有機會繼續推動。不久,京都大學總合人間學部的田野調查研究會以及大阪大學「科學溝通」(science communication)的團隊Scienthrough,以此形式進行讀書會活動。2009年,上述諸位師生聚會討論如何開始以大阪為主推動「書評比賽」,累積與分享活動經驗。同年,谷口博士在Human-interface(人機界面)學會中,與兩位京都大學學者共同發表「ビブリオバトル:書評で繋がりを生成するインタフェースの構築」(書評比賽:以書評而產生聯繫界面之建構」)研究論文,介紹以書評比賽而建構人與人、人與書(至少)的聯繫界面的相關資訊溝通理論與實驗成果。這段時間有許多不同領域的人員參與,可以說是「書評比賽」的成長期。
2010年則是「書評比賽」的爆發期,在日本全國各地自發性的風行,並且也成立了「書評比賽普及委員會」。目前,日本各大學社團與各級圖書館正興起此「書評比賽」,並從地區性的比賽發展成全國性的大賽。一些社區也運用此活動來促進男女老少之讀書與分享的交流機會,凝聚力量,提升生活品質。

三條規則、八個補充規則
目前的「書評比賽」有3條規則:(1)各個發表者帶自己讀過而喜歡的書來集會。(2)配合計時器,依序每位發表者5分鐘內介紹該書。(3)全部發表之後,讓所有講者與聽者投票選出「最想讀的一本書」,以決定「冠軍書」。全程可以配合錄影,以便上傳Youtube分享。此外,有如下4項8個補充規則:
1.各個參加發表者帶自己讀過而喜歡的書來集合。
a.可以由別人推薦,但是必須是發表者自己選定的。
b.可依照個別主辦目的而設定主題。
2. 依序每位發表者以計時器於5分鐘之內介紹該書。
a.超過5分鐘則必須停止發表。
b.原則上不分發書面或簡報資料,盡量發揮即席臨場感以口頭發表。
3. 發表之後由其他人提問,有2~3分鐘的問答。
a.所提的問題,不是挑毛病,也不是批判,而是想要進一步了解,以便選擇「最想讀的一本書」為目的。
b.以讓全體參加者可以樂在其中為考量。
4. 全部發表之後,讓所有講者與聽者投票選出「最想讀的一本書」,以決定「冠軍書」。
a.以紳士禮讓精神,發表者不投自己所介紹的書,而投票給其他的發表者。
b. 以民主精神,全體講者與聽者投票決定「冠軍書」,不能由教師、司儀或審查人員等少數者決定。

好書大家讀:學校與社區結合的新讀書運動
這種可以隨時隨地自主性辦理的「書評比賽」以4~5人左右發表者為宜,但是聽眾可以更多數,並安排司儀或主持人,以便比賽可以順利進行。參加發表者不是為了獎金或獎品,而是為了享受讀書與分享樂趣以及學習思考與表達的能力。發表者並以紳士禮讓精神,不投自己所介紹的書,而投票給其他的發表者。
在日本NHK網路電台報導中也介紹:目前日本各大學有成立「書評比賽社團」並且推廣到中小學,以及各級圖書館。此外,在北海道某城市的書店街與當地的大學「書評比賽社團」合作,預計每年辦理4次「書評比賽」,讓讀書習慣成為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目前,這些大學生們很高興可以與不同年齡層居民合作辦理如此有意義的活動;正苟延殘存於網路購物與電子書時代之實體書店街經營者們很感謝年青人們所帶來的活力、創意與新希望;居民們很歡喜參加可以促進各年齡層居民分享讀書經驗與心得交流機會;形成學校、商區、社區三贏的局面。
這種活動與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與運用,敝人希望能從法鼓佛教學院每年年底的圖書館週開始推行此自利利人的活動,從親朋好友的聚會開始,運用社團、家庭、教室、職場、社區等各個集會場域,乃至到全國各地,讓我們的聚會不只是閒聊八卦或無益綺語而已,無形中凝聚人心與分享知識,提升家庭與社區生活品質,做為「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一環。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