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三慧:研究基本功三部曲
2 六月, 2022 — huimin2525
- 釋惠敏 法鼓文理學院 校長 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 研究論文題目可以用「是否有價值」、「是否有可行性」兩個標準來檢驗。
- 一、「是否有價值」需要放在特定領域的脈絡中考察,因此需要作系統性的研究文獻與論著回顧,以評析此領域「已知」與「待研究」的題目,評估自己所選題目的價值。若是「待研究」的需求高,則研究價值也高。
- 二、「是否有可行性」需要拿出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則需要作如下三階段的功夫:
- (一)發現問題:評析已知(聞慧)
- 反覆閱讀、分析相關「基本文獻」(包含身心、世界),並且作好「筆記」,累積實例。
- 反覆閱讀、分析相關「研究論著」,並且作好「筆記」,累積實例。
- (二)解決問題:探究未知(思慧)
- 形成論題,撰寫論文計畫,完成論文,並與相關專家切磋,以便改善與分享發表。
- (三)隨時將上述研究歷程(或分段成果)與成果不斷反覆印證與力行或推廣,以便自利利人(修慧)。
- 因此,「基本文獻」與「研究論著」的確定是基本的研究啟動基礎。
- 將學習或研究的「標的」(所緣),
- (1)用「科判」的知識結構/網絡方法,作理性的分析。"Analysis" cognition.
- (2)用「讀誦」的身心體驗方式,作感性的內化。Embodied cognition.
- 讓自己的「身心與大腦」浸潤於文意或情境,逐漸讓「一切佛」或「一切施」配合經題,比較何者可能性高?這也是一項有意義的參究功夫。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