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社區,看見淨土

釋惠敏
法鼓佛教學院 校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教授

(本文發表於《人生》雜誌305期,2009.01)

紀錄社區,看見淨土
如何將「莊嚴淨土,成就眾生」之淨土行落實於現代社會?「社區淨土」應該是個重要的目標。因為,對一般人而言,以整體社會為目標,不一定切乎實際;若只以家庭為目標,則小了些,不離「自掃門前雪」的心態。若以民眾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單元-「社區」作為目標是比較中道,而且順應當今政府與民間所推行「社區總體營造」的方向。
近年來,由曾吉賢導演所帶領之西蓮淨苑「實相房」在製作智諭和尚與道安長老的音像紀錄片累積了一些成果,我鼓勵大家將此經驗向社區推廣,讓一般人可以藉由拍攝音像紀錄,學習關心社區,凝聚共識,發現社區人文、生態環境、地方產業等多元價值。於是,於2007年8月開始舉辦「社區音像紀錄培訓營」,共計27位學員參加,總共學習18小時,製作了6部紀錄短片,並於2008年1月6日舉辦2008年春季「社區音像紀錄成果展」,讓此善法種子散播,期待能生根發芽,透過各種組織與活動,從心淨、行淨,實踐社區淨土。
之後,再以音像紀錄台北縣三峽鎮五寮里的風華及當地產業-綠竹筍,以及三峽鎮碧螺春茶的產業等兩個專題,並且將成果陸續在網誌 (Blog,部落格)上發表,公諸同好,也引起一些反響。但是,這樣的音像紀錄活動如何與佛法結合?是否有別於一般的媒體或文史工作室?是我們一直在注意的問題。
根據大乘經典,例如《法華經》或《維摩詰經》,我們知道︰「菩薩淨土之行」是出自於「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菩薩所問的問題,「發菩提心」的菩薩是為「成就眾生」故,必須「願取佛國」,修行「淨佛國土」。所謂「淨土」,相對於將「器世間」(環境)莊嚴成「寶方」(七寶所成地方),將「有情世間」(眾生)淨化成「菩薩」,才是根本。如是同行眾生(眾生淨)來生菩薩成佛之國土,故說「眾生淨則佛土淨」。當我們為社區居民作音像紀錄活動時,居民們的第一反應是︰佛教人士在關心他們,似乎也引發他們更深層愛鄉愛土的意識。其次,在互動中,他們感受到佛教人士的純真與善意,因此可以建立長期的互信關係。我們希望這些關懷與善意能成為社區建設的種子,散播、生根、發芽,進而開花結果。

音像紀錄是新世紀國民基本表達能力
人類學會書寫文字的歷史已經有6,000年,公元前3500-3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蘇美人為了農牧業的記賬或輔助記憶,發展出「楔形文字」,接著用它們來記錄口頭語言的體系,之後成為表達和溝通思想的工具。最初文字系統的閱讀或書寫都必須通曉大量的符號或文字,並且所用的工具不便與媒材取得不易,例如︰早期的泥版(如﹕楔形文字)、莎草與石塊(如﹕象形文字)、甲骨、貝葉(佛典)、竹簡等等。因此,當時學會寫字可以帶來權力,享有恩寵,成為一種特權,並非人人都有學習機會。中國漢朝時,紙張的發明,西元7世紀出現的雕版印刷術與11世紀膠泥活字版的發明,以及近代教育的普及,語言文字的說、聽、讀、寫逐漸成為國民基本表達能力。但是,隨著資訊、通訊科技的進步,一般人很方便使用隨身攜帶的手機或數位相機,記錄日常生活中的影像或音像,並且也很容易藉由網路來儲存、整理、搜取、呈現與傳播、交流,例如︰flickr,YouTube,Facebook,地圖日記等網站。特別是YouTube,它讓使用者很容易上載觀看及分享音像視頻短片,從2005年2月創立至2006年已經有4000萬支短片,每天吸引600萬人瀏覽,每天約有65,000支以上新短片上傳,2008年7月已經超過50億支短片被瀏覽。YouTube也引起校園教育與傳播的革命,除了可作為課堂的音像教材之外,目前我們也可找到127,800支以上的theU.com之大學各種簡介短片,提供大眾選擇學校以及作生涯規劃,逐漸取代傳統的學校簡介形式。
此外,它也激發網上音像創作的各種可能性並且影響社會,例如︰William James Adams, Jr.音樂家將歐巴馬在2008年1月之 “Yes We Can”競選美國總統口號的演說詞,拼貼成音樂短片“Yes We Can – Barack Obama Music Video”發行,並且在YouTube流通,迅速吸引千萬次的觀看數,不僅助長選情,也贏得本年度的艾美獎 (Emmy Award)。歐巴馬在11月總統當選演說時,再次以“Yes We Can”為主題,激勵不知如何面對阿富汗、伊拉克戰爭泥沼與金融海嘯的美國人。

淨土︰現世與未來的夢想
最近看到一本有趣的書,名為《1~100歲的夢》,它收集了從1到100歲、囊括各年齡層、各行各業、全台灣各地、從原住民到新移民的夢想藍圖,從平凡的上班族,到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甚至在病痛、單親家庭中奮力生活人們,侃侃而談他們的夢想,以及準備如何實踐。其中,有位清華大學19歲的沈苓菱同學,她以「想幫助別人,不必等長大」為標題敘述她的夢想︰
……我的童年是在幫忙看顧攤位,以及吆喝聲中度過。深記得在一個寒冷的新春,我們到北港朝天宮販賣氫氣球…..我一時分神鬆了手…..我為此愧疚許久,而母親牽著我到媽祖廟內…..許下心願:「天公伯若願意留阮一條生路、一口飯呷,阮必定教囝仔以愛待人。」我將此誓言銘記在心……因小學家境困苦,第一部電腦也是母親變賣玉飾而來的。我…..借閱數百本書籍自學,至今已架設各行各業等四十多個大型網站,考取三十七張國際電腦專業證照。十二歲起利用網路「打造知識公益」,架設兩岸三地大型「安安免費教學網站」,至今有兩百多萬學子登錄學習……十四歲為「一元柳丁」發聲、也幫助台灣媳婦與柬埔寨的失學兒童…從十三歲起便揹著一台相機,走過每個窮鄉僻壤的陰暗角落,記錄「草根台灣臉譜」。五年的光陰,汰換過十一台相機…..至今已拍攝二十多萬張、近三千組系列的影像,秉持著「若能記錄為台灣默默打拼的草根英雄,無論拍攝一百萬張,一千萬張,只要有一張能感動台灣島上的人民們,儘管竭盡所有錢力,仍深深以草根子女為耀。」期許能記錄半世紀的草根台灣,直到雙手無法按下快門為止。
這讓我想到法鼓佛教學院希望同學們、同仁們能善用語言音像表達能力與Web 2.0的資訊環境,例如︰e-Portfolio網路電子化教與學歷程檔案的服務,或配合教育理念規劃的網誌 (部落格),隨時思考與表達了解自己知道什麼?眾生的疾苦何在?環境的問題何在?自己能做什麼?如何結合有心者共同為現世與未來的夢想(淨土)發菩提願?讓我們一齊學習《1~100歲的夢》書中所說的︰如果可以花30分鐘把夢想挖出來,再用500個字記錄它,或許就能一輩子不忘,這個夢想對我有多重要。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