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表達、覺照視野、願景實踐
釋惠敏
法鼓佛教學院 校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教授
(本文發表於《人生》雜誌317期,2010.01)
什麼是我的教學根本目標?
從2005年起,教育部委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辦理大學評鑑,希望藉由定期的系所評鑑制度,確保大學生優質學習環境,進而成就「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的「大學法」宗旨。
目前大學評鑑內容與標準包含︰(一)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二)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三)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四)研究與專業表現、(五)畢業生表現等五項。接受評系所根據各項目之不同參考效標(共43個),提出量化數據或質性說明,供作實地訪評依據。
如此規範性與普遍性的評鑑考驗潮流,以及我個人長期從事教學或行政的經驗,面對不同的教育情境,時常讓我於如此眾多之評鑑參考效標中,反思︰「什麼是我的教學根本目標?」的問題,以便因應各種不同的教學需求。最近,我逐漸整理出初步的答案,請教方家。
思考與表達︰如理思惟、適當表達
首先,「思考與表達」是我的教學基本目標,為了培養「發現」問題與「處理」問題的人才,以自利利人,希望學生養成如理「思惟」與適當「表達」的能力。
如同「身、口、意」三業清淨的佛教學習的目標。如理「思惟」是「意業」(思考)清淨,適當「表達」是「口業」(言語)、「身業」(行為)清淨。這也是我在《人生》雜誌315期(2009年11月)「五段、四句、三支論式」之文章中所論︰教育學生撰寫論文,除了要求「寫」的標準化與創意性之外,時時刻刻、持續性地,在思想上也能「想」好,言語上也能「說」好,行為上也能「做」好,才是教育學生撰寫論文或報告的真諦。
覺照與視野︰眾目睽睽、世界舞台
其次,「覺照與視野」是我的教學第二個目標,運用「眾目睽睽」與「世界舞台」情境,讓學生開展普世「覺照」與國際「視野」的眼光。
一般談到「國際化」教育,容易聯想到學習國際語言,促進國際師生交流,或者研究某個主題時,需要收集、整理、評析相關的國際研究成果。但是,我們也可以有如下的運用︰
一般人喜歡「避人耳目」,希望隱藏自己的缺點與過錯,隱瞞不願意面對的真相,卻常導致自誤誤人。其實,我們個人的「正念力」、「正知力」有限,迷惑的業力無窮,容易腐化墮落,此種案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
反之,我們若能將「眾目睽睽」與「世界舞台」情境,導入每天24小時中,讓自己「透明化」,善用眾人的「覺察」力,隨時隨地以「世界」為「舞台」,準備接受所有世人的檢驗與評鑑,如此「借力使力」,容易保持「身、口、意」三業清淨。並且,也隨時隨地以「世界」為「舞台」,準備服務所有世人,容易保持創造價值力,讓創意無限,功德無量。
猶如《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不只讓自己可以顯現如琉璃青空之清淨本性,光明正大,日月朗秋空,也可以發揮智慧(日光)與慈悲(月光)之菩薩功德,開導眾生淨化身心,隨願學習知能,作諸自利利他的事業,成就淨土。
願景與實踐︰樂發好願、莊嚴淨土
「願景與實踐」是我的教學第三個目標。例如︰我會介紹學生看《1~100歲的夢》這本書,它收集了從1到100歲、囊括各年齡層、各行各業、全台灣各地、從原住民到新移民的夢想藍圖,從平凡的上班族,到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甚至在病痛、單親家庭中奮力生活人們,侃侃而談他們的夢想,以及準備如何實踐。
因此,我常希望學生們能善用Web 2.0之「眾目睽睽」與「世界舞台」的資訊環境,例如︰e-Portfolio網路電子化教與學歷程檔案的服務,或配合教育理念規劃的網誌 (Blog,部落格),隨時「思考」與「表達」了解自己知道什麼?眾生的疾苦何在?環境的問題何在?自己能做什麼?如何與世人形成良性互動?如何結合同行菩薩成就「願景」?
並且,我也鼓勵學生將大學社團作為「實踐」未來「願景」或夢想的實驗室。因為學校社團是屬於校內活動,其成敗的影響層面,不會像社會職場之成敗一樣嚴重。所以,對於社團的經營,可以想作「實驗室」,大膽的發揮創意,以研究、發展、實踐自己與社友們的各種好點子。
學生們藉由成立或參與各種(學術性、康樂性、服務性、學藝性、聯誼性….)社團的過程,了解︰自己的興趣究竟在哪裡?只想將興趣成為業餘活動即可?還是希望將興趣發展成自己的特長乃至成為自己的人生「願景」或夢想?
Dream, Dare, Become, Create
總之,能夠終身歡喜作自利利人的事業,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們若能養成如理「思惟」與適當「表達」的能力,善用「眾目睽睽」與「世界舞台」情境,開展普世「覺照」與國際「視野」的眼光,則可以培養如下述「法鼓佛教學院」英文校名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簡稱DDBC之寓意願景與實踐︰Dream of a better world(樂發好願),Dare to achieve it (勇健實踐),Become the part of the answer (成就眾生),Create a pure land on earth(莊嚴淨土)。如此的教育理想,我可以樂在其中。
26 一月, 2010 at 3:26 下午
Sadhu! Sadhu! Sadhu!